用五感跨越疆界:在美術館與異文化相遇

印尼JAMU介紹

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社會,近年受到全球化影響,新住民及移工的加入,讓臺灣呈現多元文化的社會樣貌,新住民目前是臺灣第五大族群,尤其是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婚姻及勞動移民,已是臺灣社會的日常風景,延續前篇文章「看見移民社群: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(JANM)」所關注的移民社群議題。

臺灣雖然是位於東亞的島嶼,但許多臺灣人對於鄰近的東南亞國家似乎缺乏更深入的認識,甚至在社會中對於東南亞族群產生許多偏見或歧視。那麼臺灣的博物館如何透過教育活動,作為媒介幫助臺灣親子觀眾接觸多元文化,從文化體驗中學習與異文化對話,減少跨文化之間的隔閡,讓新住民與移工社群有更多機會向臺灣人交流母國文化。

假如有機會能夠拜訪東南亞國家,你會想去哪裡呢?

你會想用什麼方式來體驗這些國家的文化呢?

本團隊受國立臺灣美術館委託,於2020年12月19日舉辦「五感x跨域─跨文化親子體驗活動」,期望透過文化體驗增進親子對於不同族群文化的認識與尊重。

本活動以闖關方式進行,於國立臺灣美術館下凹庭園設置越南、印尼、泰國、菲律賓、新馬、滇緬六個文化體驗關卡,參加者可以獲得「線索卡」,依提示尋找對應的文化體驗關卡,完成體驗後,可從關主手中獲得過關貼紙,集滿六張貼紙即闖關成功,蒐集到的線索卡背面還能拼湊出完整的東南亞地圖。
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能出國體驗當地文化,那我們就用照片回顧當時親子們認真體驗異國文化的情景吧!

五感跨域海報

圖:「五感x跨域─跨文化親子體驗活動」海報

五感跨域活動開始

圖:活動正式開始,發放「線索卡」,要依據提示找到文化體驗關卡進行闖關體驗。

第一關:越南節慶文化

越南人過年會吃什麼食物?

越南的十二生肖有哪個生肖與臺灣的不同?

越南的孩子們在中秋節會做什麼?

第一關,我們來到「越南」,攤位上鮮紅的裝飾,大家猜到這關佈置的主題是什麼嗎?沒錯!就是「越南新年」。

越南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,在服飾、文字、飲食等方面也發展出相似的節慶文化,例如:新年、十二生肖、中秋節等,而這些又與臺灣有什麼不同之處呢?本關透過文化拼圖方式,帶大家體驗越南與臺灣文化中的異與同。

越南文化體驗攤位

圖:越南文化體驗攤位的主題是「新年」,大紅色展現濃濃年味!

越南文化拼圖攤位

圖:欣賞越南特色手工卡片及文化物件展示,動動手完成有越南文化圖像的拼圖。

第二關:印尼Jamu

  Jamu一詞出現於印尼新爪哇時代,從15至16世紀中葉開始起源於皇宮中的御醫處方,至20世紀流傳至民間並衍生出各地不同的配方,據說達數千種之多。Jamu在印尼當地是非常普遍的草本保健食品,由薑黃混合多種植物,以及用於調味的棕梠糖與蜂蜜熬煮而成。印尼研究Jamu可以增強免疫力,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成為當地受歡迎的保健飲品。

本關關主親自熬煮Jamu,並帶來製作Jamu的原料,除了讓觀眾品嘗其滋味,還可以拿起來用眼觀察、用手觸摸、用鼻聞味道,以及學習這些食材的印尼語,透過五感體驗印尼文化,小編喝完後都從腳底熱起來了。此外,Jamu在印尼當地也衍生出許多產品,例如肥皂或加入咖啡熬煮等應用。

印尼Jamu展示

圖:製作Jamu的原料有荖葉、薑黃、羅望子、檸檬、沙薑、椰糖、米等。

聞聞看荖葉的味道

圖:聞聞荖葉的味道,荖葉在印尼被作為的藥用植物或入菜,在臺灣常用來包檳榔。

第三關:舂辣椒的滋味─來滇緬人家作客

談到南投清境,大家除了會想到的「小瑞士」,其實也居住許多早年從滇緬邊疆撤退來臺的義民族群,滇緬地區的飲食文化也隨著人群移動帶到清境地區,更在當地發展出別具特色的滇緬料理。

香料與舂辣椒是南投清境滇緬人家日常料理的食材,關主與觀眾分享多年關注清境義民族群的田野調查心得。本關透過聞聞看、摸摸看、嚐嚐看來認識滇緬人家日常使用的香料及食材,關主也帶來舂辣椒、雲南水醃菜、蘋果醃黃瓜、洋芋巴巴等滇緬料理給觀眾品嘗,就像是來到熱情的滇緬人家作客。

滇緬香料體驗

圖:邀請孩子們聞聞看滇緬地區常用香料和試吃滇緬料理。

滇緬香料展示

圖:南投清境滇緬人家常用香料展示,包含蒜頭、刺蔥、鹽巴、辣椒、草果、白胡椒、花椒、茴香、薄荷、辣蓼、香茅、香椿、當歸、臭菜、香菜、薑、洋芋等。

第四關:泰國奶茶和鬼面節文化

泰式奶茶是泰國街頭普遍的飲品,原本是只有皇室才能喝到的飲料,直到1945年泰國知名品牌「手標奶茶」(ChaTraMue)成立之後,在北部清萊建立茶葉園、茶葉工廠,才慢慢普及。關主現場邀請親子觀眾一起動手製作泰式奶茶,並學習相關泰語。

泰國鬼面節(Phi Ta Khon)是泰國黎府的地方節慶,鬼面節期間大家會戴上以椰子葉鞘和竹製糯米炊具製成的鬼面具、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在街上遊行。鬼面節相關介紹可參考文章「文化的昇華:泰國黎府鬼面節(Phi Ta Khon)」。

泰式奶茶製作體驗

圖:孩子們體驗製作泰式奶茶。

泰國鬼面節介紹

圖:關主向孩子們介紹泰國鬼面節及鬼面具製作材料,也教孩子們練習說泰語。

第五關:新馬華人撈魚生

「撈魚生」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華人在農曆新年時必吃的吉祥年菜,撈魚生是大年初七「人日」必吃的食物,相傳女媧娘娘在第七天造出了人,於是這天是人類的生日。

「撈魚生」常見由生魚片、生菜絲、青木瓜絲、紅白蘿蔔絲、海菜、紅薑絲、碎花生、蛋皮、香菜等食材製成,魚生材料自由搭配但多以七彩顏色為主,醬料以酸梅醬與金桔糖水位菜餚帶來酸甜滋味,所以又稱為「七彩魚生」。

「撈」取自廣東話的諧音,意思為賺到風生水起。怎麼「撈」?撈得越高越多、越熱鬧,表示在新的一年中能步步高升、財運旺旺來,各種新年願望也更容易實現。

關主以各種紙材代替撈魚生食材,用遊戲的方式,讓小朋友體驗過年撈魚生的熱鬧氣氛,感受新馬地區華人新年的熱鬧氣氛。

新馬撈魚生介紹

圖:關主介紹新馬地區華人吉祥年菜「七彩魚生」的由來以及會有哪些食材。

新馬撈魚生體驗

圖:孩子們體驗「撈魚生」後的杯盤狼藉,要說出生魚片道具背後的新加坡式英語(Singlish)才算過關。

第六關:菲律賓Halo-Halo冰

Halo-Halo是菲律賓語有「攪拌、混合」的意思,如同菲律賓文化融合的特色,不僅如此,Halo-Halo更是菲律賓的國民冰品,其做法主要是將碎冰,加上各種色彩艷麗的水果、豆類、椰奶或煉乳等,最後再加上一球紫芋雪糕(Ube)即完成。

關主帶領小朋友認識Halo-Halo的製作材料,及其材料的他加祿語(Tagalog)講法,再讓孩子們親手製作自己的Halo-Halo冰,體驗菲律賓特色飲食文化的魅力。

菲律賓Tagalog學習單連連看

圖:菲律賓他加祿語(Tagalog)學習單連連看。

菲律賓Halo-Halo冰

圖:孩子們動手製作自己的Halo-Halo冰。

五感x跨域線索卡

圖:闖關線索卡的貼紙終於集滿了!闖關成功!

參與者們透過「視覺─看看多元文化的樣貌」、「味覺─嚐嚐看異國的滋味」、「嗅覺─聞聞看食物的味道」、「觸覺─摸摸看和動手做」、「聽覺─聽聽看和說說看異國語言」等五感體驗,感受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多樣性。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呢?下次如果有機會再辦理相關文化活動,希望大家共襄盛舉!